天然的籽料現在市場上都是留皮,也是識別優(yōu)質籽料的一個標志。帶皮色的籽料往往玉質細膩、溫潤,油脂光澤強,韌性好。因為產量的關系,物以稀為貴,帶皮色的籽料價格更高。目前市面上,經過人工偽造的和田玉籽料皮色已經是十分常見,同時造假手段不斷推陳出新,多數消費者真假難辨,導致屢次遭受上當受騙。
尤其是在收藏者普遍比較“好色”的玉石市場,面對翡翠、彩寶等其他有色美石珠寶激烈競爭,以白色為主的和田玉,如果不搭上點“橘紅”、“撒金”、“金包銀”、“棗紅”等艷麗動人的皮色概念,勢必要遭到市場的嚴格排擠。
業(yè)內人士提醒收藏者:真正細密的優(yōu)質籽料,是不太可能有鮮亮艷麗的外皮的。因為從皮色的形成條件來看,一塊和田玉從山上滾到河里,長年累月被河水沖刷,礦物成分只會吸附在那些肉質比較疏松的地方,從這些地方沁入玉體。凡是遇到品質較好又帶有艷麗皮色的和田玉籽料,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假和田玉籽料大概有以下幾個特征:
1、碰撞坑光澤和外部光澤不一致。
2、假的和田玉籽料大多是染色的,所以顏色會過于濃艷、漂浮,沒有漸變過渡形態(tài),沿裂隙或棱線分布富集。
3、表面可見磨砂、拋光的痕跡,硬度偏低。
4、假和田玉籽料是把山料、青海料、俄羅斯料以及岫玉料等的下角料的碎塊,放入滾筒機內滾磨磨成卵形,用來仿和田玉籽料。所以表皮上有一道道擦痕,沒有自然狀態(tài)下的“汗毛孔”或“小砂眼”。或者是外形過于完美,沒有任何磕碰的痕跡。
正宗新疆和田玉籽料皮色(圖片)
常見和田玉皮色造假手段:
1、滾料上色
滾料也就是磨光料。市場上最常見也最容易辨別出來的造假辦法,主要以最受收藏者喜愛的橘紅色的皮為主,材料多是韓料或青海料,級別很低,只有經過拋光后才能見人,有的甚至還不是和田玉。因為汗毛孔無法造假,所以騙不到行家,只能忽悠不懂行的大眾收藏者。批發(fā)市場或一些魚龍混雜的古玩城都有很多小攤玉販在做這種生意,堆成一堆來吸引過路客。
2、劣質籽料燒假皮
不是所有籽料都能夠賣到高價錢,有些長得難看、裂痕多的低檔貨,如果能夠披上一身艷麗的皮色,就比較容易吸引到買家。這種料的迷惑性就在于它本身確實是籽料,也有“汗毛孔”,所以有時候也能把一些行家騙到。很多人買這種料都是奔著皮色去的,心理上總認為只要皮好,肉差點無所謂。辨別這類假皮要非常認真,因為它比滾料的假皮自然。凡是遇到諸如撒金皮、棗紅皮等高檔皮色就要萬分小心了,假皮終究是假皮,可以通過有沁色的地方和外延的色差來辨別。
3、山料磨光上色冒充籽料
把山料當成籽料來賣是最劃算的,但是愿意這樣做的水魚不多見。有些賣家便想出來一個辦法,找到一些比較大塊的山料或山流水料,切割打磨成籽料的模樣,然后做一層假皮,來掩蓋加工和磨光的痕跡。這樣做的目的當然不是為了賣皮色,而是通過皮色來轉移買家的注意力。因為選的料一般不會很差,經過賣家這么一誤導,買家就算知道是假皮,也會當成籽料來買。
4、皮上加皮
準確來講,這叫修皮。說白了,就是一些優(yōu)質籽料原來是有皮的,但是皮色比較難看,賣家為了讓這件貨的價格能夠翻幾番,于是在原來有色的基礎上,再造一層假皮,讓它的皮色變得更加鮮艷動人,譬如目前市場上非常高大上的棗紅色。這類“李鬼”亦真變假,用洗滌液來擦洗都不一定有用,分辨難度極高,必須非常有經驗的老手才能與之過招。有業(yè)內人士建議用強光照出內在的沁色,觀察里面的沁色和外面的皮色顏色是否一致以及外面的鮮艷皮色有無內沁和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