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和田玉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和田玉,是指僅僅產生新疆和田地區(qū)的玉料。廣義的和田玉除了包括新疆和田玉之外,還有俄羅斯玉、青海玉、加拿大玉、韓國玉等等。
俄料在目前幾乎就是所謂和田玉的主要品種之一,走進任何一個出售和田玉的商場、玉店,幾乎50%-60%為俄羅斯玉,其價格并不便宜,動輒幾千幾萬十幾萬的作品,均有出售。
俄羅斯玉俗稱俄料,產于貝加爾湖地區(qū),雖與昆侖山較遠,但仍與和田玉同屬典型的軟玉系統(tǒng),而且俄羅斯玉以白玉、黃玉為主。
俄料有籽料的,但白色氧化皮較厚,皮下的糖色多呈黑褐色,顏色較深,與白色界限也較清晰,成為仿古玉、仿和田玉最好的玉料。其開采年代約為上世紀90年代初,每年產量為500噸左右,僅次于青海玉。但由于其自身的優(yōu)點,多被精仿成清代宮廷用玉及民間精品白玉配飾,所以成了近幾年每年上拍的宮廷玉器的主要原料。
俄料
和田玉和俄羅斯玉很難區(qū)分?
1、看白
相玉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判斷俄羅斯玉與和田玉也是一個綜合分析的過程。如果說能通過肉眼觀察出不同的,那就是俄羅斯玉的“白”。
從玉質來看,普通俄羅斯料顏色很白,但卻給人干、死、漿的感覺,缺乏油性與細膩。如果細看內部結構就會發(fā)現(xiàn),俄羅斯玉仿佛是一塊塊綿斑組成,而和田玉仔料卻非常細膩。用強光一打,內部結構呈細氈狀,油性很強。
2、看皮
看皮是目前和田玉市場最為主流的鑒別方法。這里所說的皮確切的說是皮和棕眼,和田玉籽料經過河道中長期天然的沖刷和撞擊,在表面上形成了天然的石皮和棕眼。
而俄羅斯料也有黑皮,但這種黑皮實際上是一種臟,但目前有些人卻利用黑皮做文章,例如用黑皮冒充和田玉籽料,或者用黑皮做俏色。俄羅斯料和和田玉的皮不難區(qū)別,只要稍有經驗的并仔細觀察就能分辨。
3、看大小
和田玉和俄羅斯料,雖然我們不能從玉件的大小分別,但從目前市場情況來看,由于和田玉籽料通常較小,價格昂貴,所以雕活兒大多以小件為主,大型玉件十分稀少。因此目前市面上的擺件、玉牌、手鐲等,以俄羅斯玉料居多,所以當我們看到大件玉器時,自然要慎重。
4、看雕工
區(qū)分俄羅斯料和和田玉,可以將雕工納入參考范圍,這是因為目前精細的和田玉雕多出自北京、上海、揚州等地,而市面上的俄羅斯料工藝粗糙,大多出自廣州、河南。可以說更為精細的工藝多出自名貴的和田玉籽料上。
5、看糖
俄羅斯料往往帶糖色,和田玉山料也帶糖色,可以說,帶糖色是山料的主要特征。按照玉石圈傳統(tǒng)看法,糖本身算是一種瑕疵,所以從和田玉的傳統(tǒng)加工工藝出發(fā),除非極其特殊的情況下,糖色是一定會被去除掉的。而為了迎合市場,俄羅斯料的糖色一般不會去除,并且往往利用糖來雕俏色,所以看到糖色的收藏家一定要多個心眼兒。